艺海扬帆——天津美术学院2020级“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研究生读书记

申世辉教授与“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创作室”的研究生同学们在展览馆大厅合影

 

艺海扬帆

天津美术学院2020级“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研究生读书记

 

天津美术学院2020级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正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展出。这其中包括了我的学生吕擎宇、庞琳、桑豹、曾玮四位研究生同学的作品。本来是学生作品展,在朋友的微信之中看到了许多人在发布他们的展出作品,朋友们对他们的作品喜爱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许多朋友发信息、打电话让我介绍一下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如何进一步去观赏、看待他们的这些优秀的展品,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谢谢各位朋友们对研究生同学们的关注与关怀,因此,我写这个短文,向朋友们介绍他们在艺术上成长的历程和创作、学习、研究的经历,请朋友们给予他们多多的指正,让他们在继续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实、更稳健。

今年“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课题毕业的研究生同学,与我有着多年的师生缘分。他们从本科进入天津美术学院学习,到研究生三年毕业,我的课堂一直是他们的主要课堂。从水墨语言的感知、探究到“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课题,他们经历了七个年头的艰苦学习、创作、研究,他们对于师长的敬重和努力的学习态度以及掌握专业技能的刻苦精神时时的感动着我,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这一代青年人的优秀品德。

学生一年级作业

他们在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一直随导师学习,他们与老师一起研究、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绘画技艺,共同走进山川自然,虚心向有成就的长辈领导和师长们请教,使他们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开扩了胸襟,拓宽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有了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创作、研究能力。

 研究生一年级作业

研究生三年,由通识人才到高级专门人才,是一个学习者由宽博到精进的学习过程。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同学们的作品中,让我欣喜的看到他们在艺术语言上、艺术认识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他们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在不断的适应于中国传统绘画观察方法和创作方法,同时,他们对于中国绘画工具材料的适应和掌控也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成为了同龄人中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的佼佼者,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教学成果。我相信,在他们今后的创作中,有很多可能性将在他们的身上发生。

大量的研究习作 

“废画三千”

我认为一幅理想的作品应该具备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画面之中要有诗的意境。也就是常说的“画中有诗”,画面不能一览无余,一眼望穿,让人能够有琢磨头,要使人有联想的空间。
其次,要用书写的笔意。写出画面中的意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画同体”、“以书法入画法”。
再次,要用中华民族辩证象形的思维模式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让画面之中充满节奏感、韵律感,进而形成美妙的艺术旋律。
从次,以形写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画造型也有极高的要求,“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成为中国画对形处理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中国画艺术造型的高度。 
最后,笔墨意境。由于中国画基于特殊的思维模式和认识体系,导致了对主体的极端重视,进而导致笔墨的极端成熟。中国画三大要素,主体、客体、本体,最终只剩下了两大要素,主体与本体,也就是笔墨意境了,笔墨也就成为了品评中国画的重要内容。 笔墨意境——这是世界上任何画种都没有的独特的品评标准。
2020级研究生同学们,从他们一年级入学的千余张认识笔墨的作业,到走进高山大岭,研习传统,感悟自然,再到阶段性的艺术研究与创作,他们都能按照课程的要求超额的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从生宣纸、散锋笔的书写挥洒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对他们的滋养,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海洋中畅游。
申世辉于天津美术学院
2023年6月16日

 

 

2020级“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研究生毕业作品赏析

 

吕擎宇 1995年生于安徽亳州 中共党员 

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课题: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申世辉教授

2023年作品《山蔼苍苍望转迷》入选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天津美术馆承办“清风正气”优秀文化作品展

2023年作品在上海浦东历史博物馆、吴昌硕纪念馆展出

2022年作品《大岳春水明》入选天津市“幸福天津”美术摄影作品展

2022年作品《九山顶雄姿》入选邳州市美术双月展览

2022年参与筹备策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辉映云山——申世辉山水画作品展”

2022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天津市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21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学业奖学金

2018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生最高荣誉院长奖

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十佳大学生“一等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综合艺术系兼职辅导员

 

作品欣赏

 

《暖春》190X180cm 2022年 吕擎宇

云崖悬素练,梯田涨新绿,村庄多寂静,桃杏花绽放,白云环绕群山,宛如梦境一般。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这是南太行山春天的景象。

《暖春》局部  吕擎宇

太行山里有明清古村落,依山就势而建。石板路、条石墙、灰瓦顶,房屋聚散有致,村路高低屈曲,将整个村庄串联在一起。

《暖春》局部

太行山,水成岩地貌,山石褶皱丰富,若书籍积叠,纵横变幻,疏密有致。

《暖春》局部

云无常形,水无常态。山水画中,要将云雾画好,因此就要对自然形态的云多观察,在心中多记忆,创作中多实践。20级研究生同学们,在读期间,走进自然,写生考察,有缘多次看到了南太行山的云台山、青龙峡、净影寺的云,还看到了秦皇岛碣石山、冰糖峪、小河峪的云,看到了兴隆山的云,看到了武夷山的云,这些无疑都成了他们心源的组成部分,汇聚成了他们的创作之源。

《暖春》局部

南太行山,山高、路险、林密、多泉瀑。特别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它与太行山中段、北端的区别和差异。画中用苍劲的笔意勾勒出带有典型意义的山岩石壁,用积墨的方法,干后多次皴擦岩石,形成反复积叠,多次用墨的厚重感和质感,是画中的山岩石壁显得凝重苍茫。

南太行,古老的山脉,奇异的地貌,历代文人画家辈出,五代的荆浩、宋代的李唐、郭熙、当代的靳尚谊都是这里的人。可见地貌因素,人文背景对于艺术家成长的重要意义。

《暖春》局部

云雾蒸腾,水泛清波。

《暖春》局部

生宣纸上画云雾,不可一味的晕染,既要体现云的大势,还要见到用笔的细节,要画出见笔云,难度可见一斑。

《云溪出岫》190X180cm 2023年 吕擎宇

《云溪出岫》是研究生吕擎宇进行专业深入研究的作品,作品以南、北太行山的自然山川存在状态和其对山川自然的感悟以及他所认识到的自然山川精神的理解而创作的白描作品,画面中,从意象的组合,景的安排,境的创造,反复经营,几易其稿,创作出了这么巨大恢弘的白描山水画作品。

《云溪出岫》局部

山自纵横水自流,画面中用轻灵的笔意,灵动的线条勾画、书写出了流动的水,起伏的浪。

《云溪出岫》局部

流水似琴弦,长溪响涧,泉韵叮咚。画面之中水是动的,以线的形态勾勒书写,要笔活、腕活、心活。

《云溪出岫》局部

从自然中感受归纳山川的存在状态,进而进行笔墨上的塑造,笔墨的韵致和画面总体笔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云溪出岫》局部

画面中对偶(矛盾)因素的合理运用,尽皆体现在不同的节奏韵律之中。

《云溪出岫》局部

用笔中的抽象美感,存在于一笔一墨之中。

《云溪出岫》局部 

《云溪出岫》局部

《云溪出岫》局部

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画云应画出云与山相互依存的关系。

《云溪出岫》局部

山川脉络,高低错落,往复回环。

《洪谷春早》180X70cm 2023年 吕擎宇

通过泼墨写意的意象表达,展现大千世界中万千物象的水墨趣味,烟雨迷蒙,时隐时现,是情绪的流露,淋漓斑驳,墨彩纷呈,让人畅游其中,陶醉其间,画面中迎春花表明春天的到来,使山乡中充满了喜气,充满了暖意,是新的希望,新的开始,新的明天。

《洪谷春早》局部

大胆落笔、因势利导、顺势铺衍,随意生发是泼墨山水画创作中情绪化的过程。最为敏感的生宣纸,可以迹化创作者创作中心中起伏的微妙涟漪,早春细雨里隐约的雨点皴法,可以窥见吕擎宇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研究与合理运用。

《洪谷春早》局部

连翘花是山中最早开放的花朵之一,金色的花簇点缀在重墨写就的岩石之上,靓丽沉稳,宝石一般。

 

 

庞琳 1983年生于山西大同 中共党员 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课题: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申世辉教授

2004年 作品《平田涨绿村村麦》入选 天津市第五届青年美展;

2006年 作品《春雨过后梨花香》入选 天津市第六届青年美展  优秀奖;

2009年 作品《清远》参加 纪念国画大师陈少梅百年诞辰画展;

2021年5月 作品《家在晴岚一点中》参加 “心向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渤海画院优秀作品展;

2021年6月 作品《山谷涧泉》参加 颂山河·庆百年—津沪山水教学交流展。

 

《丹山金沙》180X96cm 2023年 庞琳

作者根据观物取象时对自然山川的整体感受与个人情感述求的需要,在画面构图上选取鸟瞰的视角,以满目苍茫、沟壑纵横的黄土丹山风貌主导画面,择取温暖的颜色,采用积色法和撞水法的并同运用,在水与色碰撞的运笔中经营虚实、粗细、疏密、纵横、远近等关系,在“积色、撞水”过程中显现出斑斑驳驳的肌理视觉效果,既表达了作者在深入粱峁沟壑深处,满目干涩、粗粝、朴拙而又浑厚的深挚感受,同时,也与若隐若现、朦胧远景的丘陵沟壑形成对比,强化了画面空间的深远广袤。与之相对,黄土地则小笔点染平面化处理,在强化绵延起伏的沟壑、粱峁结构与走势中,也传达强悍粗犷而又饱含生命律动的地域之美,表达作者对家乡故土那深沉厚重而又浩阔沧桑的审美述求。

《丹山金沙》局部

庞琳所画的地貌多为彩色沙山,这幅作品是以内蒙鄂尔多斯境内的砒砂岩地貌,我曾走进这个奇特的山川,一望无尽的五色沙山让人沉醉。

《丹山金沙》局部

庞琳恰当的运用水与色的巧妙变换,使山川自然融入、吻合在她的水色变幻里。

《丹山金沙》局部

斑驳的色彩变幻,深浅的颜色沉淀,让画面中沟壑纵横,线与面的间隔,造成了画面的无尽空间。

《丹山金沙》局部

画中既有总体的气势又有细节的精微。

《丹山金沙》局部

画中用色亦如用墨,而用色多带有主观色彩,正符合了古人的随类赋彩的要求。

《霜林》180X96cm 2023年 庞琳

作品《霜林》在创作构思上作者舍弃了对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塬、梁、峁、沟等极具地域性特征的物象表现,于千沟万壑中择取土塬疏落的地表植被中傲然挺立的酸枣树作为创作主要素材,小中见大,借物抒情,以期烘托出空寂、沧桑的审美意境。

在画面物象经营上选用撞水、撞色法表现主树枝干,而土塬、荒草、远树则采用泼墨写意技法与晶体渗化法结合来表现,斑驳的墨彩变化在画面中形成远近、虚实、浓淡的色墨对比关系。通过对贫瘠、艰苦的环境中酸枣树凸显出的顽强生命力的转译,表达作者在考察途中对古塬深处萧索凋零村落景象的感怀。同时,也对黄土地上生活的劳动人民面对贫瘠、恶劣的气候环境,努力克服种种艰辛,所体现出的勇敢、坚韧、豁达、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巨大能量的赞颂,力图传递出作者在黄土沟壑中感悟到的生命厚度和深藏内心的乡土情感。

《霜林》局部

土厚厚,山苍苍,生命破土得茁壮。土石相间的地貌,启示了作者于画面中泼写、点写画中的物象,形成软硬相衬,虚实并存画面效果和不同质感。

《霜林》局部

虚实相生,疏密相间,纵横交错,形成画面的节奏韵律。

《霜林》局部

伸缩自如,顾盼生姿

《霜林》局部

墨色交融,酣畅淋漓

 

 

桑豹1990年生于安徽宿州 中共党员 曾服役于武警黑龙江省总队

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课题: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申世辉教授

2021年6月 《云崖隐秋山》入选天津渤海画院颂山河、庆百年——津沪山水教学交流展

2022年5月 作品《红艳袅烟凝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入选2022中国画牡丹专题研究展

2022年4月 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辉映云山——申世辉山水画作品展”组织策划活动

2022年6月 作品《云隐山乡》入选“幸福天津”美术摄影作品展

2023年 作品《春满乾坤》入选宿州市第二届美术大展

2023年 作品《清泉石上流》在吴昌硕纪念馆展出

2017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和称号

2022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岩魂》180X480cm 2023年 桑豹

岩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不谋而合。山岩亘古,天生地造,柱地擎天,石为山之骨,地域差别,使其各显风采,古人皴山语言多与地貌相关联。南太行山画谱峡谷,融尽世间各种山水图式,乃是天成,研究生桑豹多次走进那里,写生自然,炼化笔法体,历时两月创作,书写山水灵岩,体自然之魂魄,方成斯图。

《岩魂》局部

画谱峡谷是太行山川岩石的奇特存在,纹饰形成了那里如画谱般的美丽图式,因此作者选取了山石裸露纹理清晰的表现手法——散锋用笔方法结合勾皴一次完成法进行创作。

《岩魂》局部

所形成的山岩效果,散锋笔法,生动鲜活,散锋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激情的存在,同时用笔要能够控制,不能糊涂乱抹,更不能躁动。要因形而用笔,因受而赋墨。

《岩魂》局部

散锋基础上的勾勒与皴写,用笔要一次写就,用墨一次定颜色,方叫勾皴一次完成法。

《岩魂》局部

空白之法画瀑水,疏密有致,要画其大势,如闻其声。

《岩魂》局部

《岩魂》局部

勾写中线的浓淡干湿,宽窄虚实。

《岩魂》局部

强化画面中的节奏关系,浓淡虚实,纵横结放。

《岩魂》局部

画面中的节奏变化,大小相间,横竖相隔。

《一溪清泉出太行》180X60cm 2023年 桑豹

用焦墨表现太行的苍茫,用墨焦而不腻,山势苍苍而清透,虚实相应、刚柔并济,一溪清泉伴山而出,竖长条经营位置,有别于我们印象中的太行形象,太行精神不言而喻。

《一溪清泉出太行》局部

未调水的墨叫焦墨,焦墨山水画不见浓淡变化,要靠虚实干湿变化进行创作。所以用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溪清泉出太行》局部

画面越远越虚,用墨越远越干,用笔越远越松。

 

 

曾玮 1998年生于浙江温州 中共党员

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课题: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申世辉教授

2019年获国家奖学金

2020年获得天津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奖、院长奖、学院奖

2021获得天津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

2021年作品《远岫》入选四川省“人文四川”青年诗书画展

2022年作品《神农幽谷绿波吟》入选湖北省襄阳市“襄十随神”青年画展

 

《晨曦》250X250cm 2023年 曾玮

南方温润、雁荡山,山石形态与蓊蓊郁郁的林木风光自成一种蕴籍有致的风貌,加以烟雨水气之氤氲,画者眼前悠然一派润秀苍茫的泼墨山水气象。

《晨曦》局部

一溪清泉,穿山越涧,屈曲婉转,由云巅流到眼前。作品在泼墨的基础上再进行积墨的手法去描绘, 将山石画的苍厚深秀,树木的遮挡,让泉瀑变得有藏有露,生趣盎然。

《晨曦》局部

南方多植被,峰岭重叠,林木茂密,空气湿润。

《晨曦》局部

竹露声响还在耳畔,山中云雾已经蒸腾,攀着山,顺着涧舒卷自如,画云亦如画山起伏变幻,是因山的变化而变化。

《晨曦》局部

流水人家,临溪靠山。

《晨曦》局部

云溪胜境,别有奇趣,山欲使其高,烟霞锁其腰。

《晨曦》局部

 

山水画要画好山,同时要画好水,水是固化的形态,云是水的气化样子。

 

 

成长历程

 

2023年5月申世辉教授和研究生同学们陪同喻林祥上将、唐本高少将在武夷山进行山川地貌考察

2021年申世辉教授和研究生同学们陪同喻林祥上将、唐本高少将在修武县西村乡田坪村进行山川地貌考察

2020年申世辉教授和研究生同学们陪同喻林祥上将、唐本高少将在青龙峡进行山川地貌考察

2021年10月在秦皇岛碣石山为研究生同学们进行写生示范

2021年10月在秦皇岛小河峪为研究生同学进行写生示范

2021年走入云雾山中太行山净影洪谷进行山川地貌考察

2023年在武夷山为研究生同学进行写生示范

2021年研究生同学们在秦皇岛碣石山写生考察

2021年在秦皇岛碣石山为研究生同学进行写生示范

2022年研究生同学们随同申世辉教授和渤海画院创作员在兴隆山进行山川地貌考察

 

 

上课

 

在天津渤海画院给研究生授课

在天津渤海画院给研究生授课

在天津渤海画院给研究生授课

在天津渤海画院观看研究生阶段研究作业

 

 

展览

 

2022年研究生同学们参与策划、组织、实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辉映云山——申世辉山水画作品展”

2023年研究生同学参加“水墨寄情颂山河”——津沪山水画教学交流展

2023年研究生同学参加“水墨寄情颂山河”——津沪山水画教学交流展

申世辉教授为参加开幕式的研究生同学们和天津美术学院高研班同学们分析、讲解展出的研究生毕业作品

研究生同学们和申世辉教授陪同原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邢军在天津渤海画院画展开幕式上合影

研究生同学们和申世辉教授陪同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励小捷在天津渤海画院考察,观赏芥子园画传书稿绘制

研究生同学们和申世辉教授陪同文化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赵少华,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津市慈善协会会长散襄军在天津渤海画院考察

 

 

艺术研究

 

2022年7月-12月参加编著《水墨解析——芥子园画传》

参加编著《水墨解析——芥子园画传》吕擎宇绘制

参加编著《水墨解析——芥子园画传》桑豹绘制



责任编辑:吕擎宇

 

 

 

 

首页标题    新闻快讯    艺海扬帆——天津美术学院2020级“泼墨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研究生读书记